游動光影文字

 


游動光影文字 (撰文:洪嘉)
星島日報, 2014年1月


  詩或許是最具跨媒介創作的特質。如最近熱話的《回看.也斯》,展示出也斯與其他界別藝術家的跨界合作,當中佔最大比例的,是詩歌。李家昇曾經寫詩,而他近年的一個創作名為《游動詩寫室》。從文字到光影再回到文字,詩,便是創作的主體。

  李家昇的展覽《游動詩寫室》,正在石硤尾的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行。不太大的空間裏,展覽部分依間隔劃成兩個區域。一進門口,便是攝影師的影像詩,如 《為恐龍拍攝一幀彩色照片的心路歷程》,十來張照片直下,有時鐘,有輪,有影,已經滅絕的恐龍與時間,生命流轉,逝去的與未來的。

  影像如何成詩?那一幀幀照片,是否一幅幅詩句?於是影像詩叫人聯想起更多關於形式與內容之間的關係。

  這也是李家昇近年持續進行的計畫。「游動」指的是Mobile,《游動詩寫室》也有一個英文名字,叫做「Mobile Poetry Lab」,是攝影師自二零一一年開始進行的系列。既稱為「Lab」,「游動」便多了記錄的意味。李家昇在場刊中自述,《游動詩寫室》記事而寫的系列,於是 真實便成為一個記認,如其中一個作品《看楚喬近作貓爪文想寫給她一首情詩》,攝影師記錄下不同的方格,我們可以理解那當中包含了堅實,與開心。

  把影像以文字的樣式排列,成為影像詩。二零一二年,李家昇進一步將影像詩轉化成為文字版本,於是,在畫廊的第二個區域,便是文字版與影像的並列。《正在下樓梯的Holly從三樓走到地面的畫廊。她正準備外出到Trinity Bellwoods公園拍攝一張照片》(多麼長的名字),是一組三十張左右的影像詩,在影像中間穿插的是文字:


  穿過飯廳書櫃工作室推開三樓之門

  腳裹繞著煙霞膝上抖下貓的餘溫

  模仿貓的健步吞吐

  樓梯疊疊

  彎過窗外車行如鯽

  ……


意識與具象

  作品裏的Holly,便是李家昇的攝影師太太黃楚喬。他們後來移居加拿大,在多倫多開設畫廊。影像詩記錄下生活的點滴,不論是那些恍如磚塊般的記錄,還是如貓爪般的銚條,妻子款款的身影而下,丈夫的鏡頭跟隨,其實,那些全部都是情詩。

  李家昇本來不是攝影師。他寫詩,是文藝青年。上世紀七十年代與關夢南一起創辦《秋螢詩刊》,後來轉往攝影方面發展。我對他的作品認識不多,腦海裏浮沉的,是那些拼貼式的攝影作品,或是沉鬱,或是虛無,卻無法跟寫實拉上關係。

  可《游動詩寫室》是具記錄性質的作品,在那些方塊的攝影作品裏(這次的展出,攝影師選擇以木塊並列承載照片,同樣的作品,我也曾在網上見過不同的展示,如用木框框起整首影像詩),那些方格裏呈現的或是細節,或是輪廓,卻也帶著無限詩意。

  與《游動詩寫室》創作日期相近的,是自二零一零年開始的《Z域小說集》(《Z Fiction》),那便是虛構的圖像小說了。比起詩,圖像小說的閱讀更具了一種隔閡與多番解讀的趣味,影像的確定與不確定,小說的意識與具象,雙方似乎 一一 合,卻又一一錯位,在閱讀上亦有另一種滋味。


不止局限於形式

  我還在嶺南大學讀書時,曾經參加過也斯主持的一個工作坊,他邀來不同攝影師當導師,帶我們一班「柴娃娃」進行記錄與攝像,導師有蘇慶強,也有李家昇。那時候我才第一次接觸他,後來,便在文化博物館見到他與也斯合作的《食事地域志》。

  提起也斯,是因為李家昇的影像詩展覽也在游動。除了石硤尾私畫廊的展出作品,在中央圖書館舉行的《回看.也斯》,也有他的影像詩。當然,在中央圖書 館的展覽中,與也斯有多年合作經驗的李家昇,也有不少作品展出,而他的兩首影像詩《回家途中,在航機艙中窗外遠眺。其一/其二(重讀也斯二十五年前寫的兩 首詩 --《家破》、《家具》)》,是應這次也斯展覽的邀寫而作的,在詩的結尾,攝影師特地留下一抹金光的陽光,連接窗內與窗外的森林、光芒,與內外,我們 也讀到了對故人的祝福。(另外一首影像詩《念也斯》,則在藝穗會展出中)於是我們追尋影像詩的游動足 ,不論是懷故人而作的作品,還是記錄生活的點滴,作為從事文學工作或者,是文字工作的人,看到影像與文字之間的互相詮釋、補足,甚至獨立成詩,那 份感動是難以言說的。

  或許,也只有像李家昇那樣,本來便是詩人,後來成為攝影師,於是他從文字進入影像,再從影像切入文字,《游動詩寫室》在兩個媒介中間游動,同時存在,一首詩亦有了兩個閱讀趣味,我便更相信文學,並不止是局限於文字,或形式。